一、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1)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階段提升、校企共建”為主線,校企共建“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完成學業與崗位的對接。
(2)結合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特點,進行行業人才需求調研,邀請行業專家和企業進行分析論證,制定并適時調整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標準和人才培養模式方案,校企共同出臺一系列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保證順利實施,培養擁有較高職業素養與職業崗位能力的專業人才。
(3)加強畢業生跟蹤服務,定期收集行業企業建議和意見,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實現學生雙證率100%,就業生穩定率97%。
二、課程體系改革及教材建設
(1)與企業合作重構基于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新型“模塊化”課程體系,按照課程體系改革方案,進行相配套的專業課程及教材建設,推進與旅游業發展需求相對接的課程教學改革。
(2)對旅游業就業崗位與崗位能力進行調研并撰寫可行性報告,組織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報告進行論證,校企共同編制《導游詞》特色教材和《形體訓練》校精品課程建設。
(3)依據課程體系改革,開發《旅游概論》、《旅游心理學》《餐飲服務與管理》、《導游業務》、《政策與法律法規》5門核心課程標準。
(4)建立并完善《旅游概論》、《旅游心理學》《餐飲服務與管理》、《導游業務》、《政策與法律法規》等5門課的教學資源庫,為學生強化專業理論和技能服務。
三、教學模式建設
(1)圍繞培養具有較強綜合素質技能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復合型人才這一目標,校企共同推進四段式“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階段提升,校企共建”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第一段:認知實習。教師作為師傅,組織新生參觀科技館,使學生首先對導游服務知識、技能有一個整體感知。
第二段:教學實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室進行技能練習和綜合模擬訓練,融入師徒模式,讓學生初步掌握旅游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導游的工作流程。
第三段:教學生產實習。學校制定詳細的現場教學方案,讓學生輪換到實訓基地或企業見習,實現教學和崗位的對接。
第四段:頂崗實習。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辦法,安排到校外實訓基地鍛煉,每個學生真正拜企業員工為師,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2)確定本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科研課題,有步驟地進行教科研;鼓勵教師參加專業示范課、專業技能展示,組織學生專業技能競賽全面推進四段式“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階段提升,校企共建”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實效性。
(3)將師徒“手拉手”活動作為專業活動亮點,推進“項目引領,任務驅動,階段提升,校企共建”教學模式。學生的師傅要多元化,學校教師、企業員工、同班同學均是師傅候選范圍;學生的身份要多元化,即使師傅又是徒弟,在這種多元選擇、多重身份的扮演中,實現專業技能和素養的提升。
四、評價機制改革
(1)校企合作開展評價模式研究,在市場調研和原有評價體系基礎上,構建與企業崗位要求相對接的“校企聯動”多元過程性評價體系。
(2)根據不同崗位對應的技能點和能力素養要求,確定師生評價標準、制定評價方案并根據需求不斷調整。
(3)開展學生職業素養展示、技能比武、教師專業技能競賽,并進行科學的考核評價。
(4)開展校級技能鑒定。建立鑒定標準,每學期組織兩次技能鑒定,學生可任選項目,自由申報各個等級的鑒定,通過鑒定者獲得學校頒發相應等級證書,獲得校級或校級以上技能資格,方可參加國家中等職業資格鑒定考核。
五、實踐教學環境建設
(1)與企業合作優化校企一體化旅游學習園區。校企共同制定實踐教學環境建設方案及標準,劃分教學區、教學生產區、優秀成果展示區、資料區、研討學習區。
(2)聘請行業專家、用人單位參與實踐教學環境建設調研論證,制定建設方案。通過展板、櫥窗、?瘜诘确绞,校企共同完成專業教室、實訓室、模擬實訓室布置規劃,創設企業文化場景。
(3)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和實訓設備維護管理制度,開發實訓設備使用指導書和實訓技術指導手冊,做到企業文化進校園,園區文化進課堂。